汾东讲堂

渠佳敏副教授妙解传统文化中的劳动思想

劳动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和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勤劳、创造、奋斗的精神象征,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是中华民族前进和发展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对劳动、劳动者、劳动教育给予高度重视和关注,在多个场合讴歌和赞美劳动,强调全社会要“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提出“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的时代号召,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新时代特点的劳动理论,构成了习近平的“劳动观”。

为了让学院师生深度感悟新时代的劳模精神、劳动思想,汾东讲堂于1211日下午邀请党建处负责人渠佳敏副教授以《从自强不息到知行合一——传统文化中劳动思想的当代启迪》为题,与师生们进行了分享,全院1000余名师生在现场或线上聆听了讲座。

mmexport1733925160792_副本.jpg

渠老师从纯真质朴的儿歌开始与同学们分享: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

然后从典籍中寻找劳动精神。不管是成语或是诗歌,浅声吟唱“观刈麦”或是“悯农”,让学生在古典文化中感受劳动。接着,渠老师引导大家从生活出发,从眼前出发,明辨善思,树立正确的劳动观。通过观看“红高粱模特队”的小品揣摩什么是真正的劳动,通过拆讲《论语》中的“樊迟之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劳动,逐渐引出“劳动者是最美的人”。

最后,渠老师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讲解劳模精神,以旅院的毕业生张晓旭获得全国导游大赛冠军的事例,激发同学爱劳动、爱母校的热情,并且勉励大家“勤学多练,习得一技之长傍身”,真正落实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劳动育人的核心要求。讲座在现场师生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师生们纷纷表示,本场讲座为大家打开真正认识劳动的大门,在传统文化中浸润劳动精神,激发劳动育人的校园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