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东讲堂

“游山西·读历史”第三讲:汉字形体的演变

“游山西·读历史”,第三站读汉字文明演进史。11月3日,汾东讲堂邀请了从事中文研究的李红梅老师,她对我国文字颇有研究,目前还珍藏着许多宝贵的书籍。

“我是地地道道的山西人,有着浓浓的乡情。游山西,读历史,我就想一定要先给同学们讲讲汉字的演变”。她如是开场道。

IMG_0942.jpg

汉字作为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至今唯一的传承者,到目前为止演变出了哪些形体?李红梅老师以时间为轴从宏观上为大家进行了梳理。商朝至秦代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六国古文和小篆,属于古文字;汉朝至今的隶书、曹书、行书和楷书,属于今文字。每一种形体都散发着独一无二的魅力。

IMG_0930.jpg

而汉字最古老的形体源于何时何处?具有何种特征?研究进展如何?随后,李红梅老师为同学们重点讲解了最古老的汉字形体—甲骨文,展示了国家博物馆藏甲骨实体,介绍了“甲骨四堂”,并为感兴趣的同学了推荐了参考书籍。作为迄今为止我国所发现的最早成系統的文字,发现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小屯一带,因刻在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具有图画性强、字体尚未成形、异字同形等特征,共有4500个,已识1500多个,仍须深入研究。

整场讲座,图文意一体,同学们虽因疫情防控间隔而坐,但一次次被拉进时间的隧道,聚精会神的表情可知作为中华民族文明载体的汉字具有的无与伦比的魅力。

IMG_0946.jpg微信图片_20201103192556.jpg

“游山西·读历史”,我们期待下一场更精彩的讲座。